关于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改产业〔2021〕372号
来源: 发布时间:12-05

发改产业〔2021〕372号


各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,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部门:



制造服务业是面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,是提升制造业产品竞争力和综合实力、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。当前,我国制造服务业供给质【zhì】量不高,专业化、社会化程度不够,引领制造业价值链攀升【shēng】的作用不明显,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【tǐ】系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【qiú】还存在差距。为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,现提出以下意见。


一、总体要求


(一)指导思想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、三中、四中、五中全会精神,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,以推【tuī】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,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【zhǔ】线,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更好发挥政府作用,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,培育【yù】壮大服务主体,加快提升面向制造业的专业化、社会化、综合【hé】性服务能力,提高制造业产业链整体质量和水平,以高质量供【gòng】给适应引领创造新需求,为加快建设现【xiàn】代化经济体系,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。


(二)发展目标。力争到2025年,制造服务业在提升制造业质【zhì】量效益、创新能力、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的作用显著增【zēng】强,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更加突出。重点领域制造服务业专业化、标准化、品牌化、数字化、国际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,形成一批特【tè】色鲜明、优势突出的制造服务业集聚区和示范企业。


二、制造服务业发展方向


聚焦重点环节和领域,从6个【gè】方面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发展,以高质量的服务供给引领制造业转型升【shēng】级和品质提升。


(三)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。发展研究开发、技术转移、创业孵【fū】化、知识产权、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【yè】,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加速科技成果转化,夯实产学研协同创新【xīn】基础,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精准对接、深度融合,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,提高制造【zào】业产业基础高级化、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。提升商务咨询专业化、数字化水平,助力制造业企业树立战【zhàn】略思维、创新管理模式、优化治理结构,推动提高经营效益。加快工业设计创新发展,提升制造业设计能力和水平,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。(科技部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【bù】、发展改革委、商务部、知识产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)


(四)优化【huà】制造业供给质量。支持企业和专业机构提供质量管理、控制、评价等服务,扩大制造业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,提升供给体系对需求的适配性。加快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市场化、国际化、专业化、集约化、规范化改革和发展,提高服务水平和公信力,推进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,推动提升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。加强国家计量基准标准和标准物质建设,提升计量测试能力水平,优化计量测试服务业市场供给【gěi】。发【fā】展面向制【zhì】造业的研发、制造、交付、维护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,实现制造业链条延伸和价值增值。鼓励专业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制造业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,加强品牌和营销管理服【fú】务,提升制造业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。(市场监管总局、商【shāng】务部、科技部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)


(五)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。利用5G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,大力发展智能制造,实现供需精准高效【xiào】匹配,促进制造业发展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。加快发展工业软件、工业互联网,培育共享制造、共享设计和共享数据平台,推动制造业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价值共享。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体系,促进信息资源融合共享,推动实现采购、生产、流通等上下游环节信息实时采集、互【hù】联互通,提高【gāo】生产制造和物流一体化运作水平。(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发展改革委、交通运输部、商务部按职责分工负责)


(六)支撑制造业绿色发展。强化节能环保【bǎo】服务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支撑作用,推进合同能源管理、节能诊断、节能评估、节能技术改造咨询服务、节能环保融资、第三【sān】方监测、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、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等模式,推动节能环保服务由单一、短时效的技术服务,向咨询、管理、投融资等多【duō】领域、全周期的综合服务延伸拓展。发展回收与利用服务,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,畅通汽车、纺织、家电等产品生产、消费、回收、处理、再利用全链条,实现产品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最大化。(生态环境部、工【gōng】业和信息化部、商务部、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)


(七)增强制造业发展活力【lì】。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,充分利用多元化金融工具,不断创新服务模式,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更高质量、更有效率的【de】金融服务。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服务,提升人才管理能力和水平,优化人才激励机制,推【tuī】动稳定制造业就业,助力实现共同富裕。加大数据资源开发、开放和共享力度,促进知识、信息、数据等新生产要【yào】素合理流动、有效集聚和利用,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。(证监会、银保监会、人民银行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、网信办、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)


(八)推动制造业供应链创新应用。健全制造业供应链服务体系,稳步推进制造业智慧供应链体系,创新网络和服务平台建设,推动制造业供应链向产业服务供应链转型。支持制造业企业发挥自身供应链优势赋能上下游企业,促进各环节高效衔接和全流程协同。巩固制【zhì】造业供应链核心【xīn】环节竞争力,补足制造业供应链短板。推动感知技术在制造业供应【yīng】链关键节点的应用,推进重点行业供应链体系智能化,逐步实现供应链可视化。建立制造业供应链评价体系,逐步形成重要资源和产品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,完善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机制,提升我国制造业供应链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【lì】。(工业和信息化部【bù】、商务部按职责分工负责)


三、加快制造服务业发展专项行动


以专项行动和重点工程为抓手,统筹谋划、重点突破,实现制造业与制造服务业耦合共生、相融相长。


(九)制造服务业主体培育行动。围绕制造业共性服务需求,加快培育一批集战略咨询、管理优化、解决方案创新、数字能力建设于一体的【de】综合性服务平台。支持制造业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,剥离非核心服务,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研发设计、创业孵化、计量测试、检验检测等社会化、专业化服务。鼓励【lì】制造服务业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并购重组,实现集约化和品牌化发展。培育一批制造服务业【yè】新型产业【yè】服务平台或社会组织,鼓励其开展【zhǎn】协同研发、资源共享和成果推广应用等活动。(发展改革委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)


(十)融合发展试点示范行动【dòng】。深入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,培育服务衍生制造、供应链管理、总集成总承包等新业态新模式,探索原材料、消费【fèi】品、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领域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新路径。进一步健全要素配置、市场监管、统计监测等方面工作机制,打造一批深度融合型企业和平台。遴选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、平台、项目和城市,推动服务型制造理念得到普遍认可、服务型制造主要模【mó】式深入发展。(发展改革委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统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)


(十一)中国制造品牌培育行动。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,加强标准、计量、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,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。充分调动企业作为【wéi】品牌建设主体的主观能动性,建立以质量为基础的品牌发展战略,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,促【cù】进制造业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。持续办好中国品牌日活动,讲好中国品牌故事,宣传【chuán】推介国货精品,在全社会进一步传播品牌发展理念,增强品牌发展意识,凝聚品牌发展共识。(市【shì】场监管总局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发展改革【gé】委、商务部、知识产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)


(十二)制造业智能转型行动。制定重点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路线图。抓紧研制两化融合成【chéng】熟度、供应链数字化等亟需标准,加快工业设备和企业上云【yún】用云步伐。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,集聚一批面向制造业中小企【qǐ】业的数字化服务商。推进“5G+工业互联网”512工程,打造5个内网建设改造公共服务平台,遴选10个重点行业,挖掘20个典型应用场景。在冶金、石化、汽车、家电等重点领域遴选一批实施成效突出、复制推广价值大的智能制造标杆工厂,加快制【zhì】定分行业智能制造实施路线图【tú】,修订完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。开展联网制造企业网络安全能力贯标行动,遴选一批贯标示范企业。(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发展改革委、市场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)


(十三)制造业研发设计能力提升行动。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健康有序发展,支持科技企业与高校、科研【yán】机构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中心、产业研究院、中试基地等新型研发机构,盘活并整合创新资源,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。大力推进系统设计、绿色设计和创意设计的理念与方法普及,开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及传统优势产业等领域重点设计突破工程,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工业设计研究平台,突出【chū】设计创新创意园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拉动效应,探索建立以创新为核心的设计赋能机制,推动制造业设计能力全面提升。(科技部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发【fā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【fù】责)


(十四)制造业绿【lǜ】色化改造行动。开展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,搭建绿【lǜ】色发展促进平台,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业化服务能力的市场主体,推动提高钢铁、石化、化工、有色、建材、纺织、造纸、皮革等行业绿色化水平。积极打造家电销售和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产业链,探索实施家电企业生产者责任延伸目标制度,研究开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【pǐn】拆解企业资源环境绩效评价,促进家电更新消费。(发展改革委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生态环境部按职责分【fèn】工负【fù】责)


(十五)制造业供应链创新发展行动。探索实施制造业供应链竞争力提升工程,逐步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供应链关键配套体系,巩固制造业供应链核心环节竞争力。开展制造业供应链【liàn】协同性、安全性、稳定性、竞争力等综合评估,研究绘制基于国内国际产业循环的制造业重点行业供应链全景【jǐng】图。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网络,建立重要资源和【hé】产品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。研究国家制造业供应链安全计划,建立全球供【gòng】应链风险预警评价指标体系。(工业和信息化【huà】部、商务部按职责分工负责)


(十六)制造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行动。深入开展信息技术、科创服务、金融服务、服务外包、售后服务、人力资源【yuán】服务、现代物流、现代供应链、设施管理等服务领域标准化建设行动,推动制造服务业标准体系逐步完善。持续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、网络互联、边缘计算、数据规范体系和工业APP等共性标准,支持涉及安全健康环保的技术要【yào】求制定强制性国家标【biāo】准。(市场监管总局【jú】、发展改革委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商务部、人民银行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)


(十七)制造业计量能力提升行动。构建国【guó】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,加快国【guó】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联盟建设,培育计量测试等高技术制造服务业,聚焦制造业“测不了、测不准”难题,加强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,加大专用计量测试装备研发和仪器仪表研制,提升制造业整体测量能力和水平,赋能制造业产业创新和高质量【liàng】发展。(市场监【jiān】管总局、发展改革委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科技部按职责分工负责)


四、保障措施


(十八)强化组织保障。充分发挥服务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【dù】作用,加强统筹协调和工作指导。各地区、各有关部门要强化主体责任,形成合力,细化实化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,建【jiàn】立高效协同的工作推【tuī】进机制,确保制造服务业发展取得实效。(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)


(十九【jiǔ】)优化发展环境。持续放宽市场准入,进一步破除隐性壁垒。支持从制造企业剥离的制造服务业企业按规定申请认定为高新技【jì】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。鼓励制造服务业企业积极承接离岸和在岸服务外包业务。(发展改革委、科技【jì】部、商务部按职责分工负责)


(二十)扩大开放合作。推动服务业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,积极引进全球优质服务资源,鼓励研发设计【jì】、节能环保、环境服【fú】务等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进口。积极推动我国【guó】技术质量标准和规范走【zǒu】出去,持续完善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国际合作交流体系,加快推进与重点出口市场认证证书和检验结果互认。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为重点,鼓励供应链管理、咨询、法律、会计等专业服务与制造业协同走出去,增强全球服务市场资源配置能力。(发展改革委、商务部、市场【chǎng】监管总局、司法部、财政部按职责分工负责)


(二十一)加强用地保障。各地可根据实【shí】际情况,以“先存量、后增【zēng】量”的原则,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用地结构和产业用地指标。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,推动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,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,鼓励各地探索创新产业用地模式,适应制造服务业发展【zhǎn】。(自然资源部牵头负责)


(二十二)强化人才支撑。加快制造服务领域创新型、应用型、复合型人才培养培训,充实壮大高水平制造服务业人才队伍。紧跟制造服务业发展趋势和市【shì】场需求,深化新工科建设,调整优化院校专业结构,加强校企合作,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,推动产教深度融合。总结推广学历证书+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(“1+X”证书)制度试点经验。完善技能人才【cái】评价制度,推动人才评价与使用紧密结合【hé】,打破身份、学历等限制,贯通制造服务业【yè】人才职业发展通道。进一步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,加【jiā】大【dà】引进海外制造服务业高层次人才、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。(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、教育部、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)


(二十三)拓宽融资渠道。引导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,加大对制造服务业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,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服务业企业开展债券融资,有效扩大知识产权、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融资规模,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,逐步发【fā】展大【dà】型设备、公用设施、生产线等领域的设备租赁和融资租赁服务,开发适合制造服务业特点的金融产品,鼓励创投机构加大对制造服务业的资本投入。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服务业企业到主板、创【chuàng】业板及境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。(人民银行、银保监会、发展改革委、证监会按职责分工负责)


(二十四)构建协同【tóng】发展生态。加强区域协作,增强产业布局协同性,实现功能互补、错位发展,形成一体化发展的制造服务业生态圈。支持制造服务业集聚发展,完善配套功能,优化集聚生态。依托龙头企业构建产业链增值服务的生态系统,推动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【tóng】采购、协同制造、协同物流,促进大【dà】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,构建创新协【xié】同、产能共享、供应链互通的生态链。(发展改革委、工业和信息化部按职责分工负责)


国家发展改革委

教育部

科技部

工业和信息化部

司法部

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

自 然 资 源 部

生 态 环 境 部

交 通 运 输 部

商务部

人民银行

市场监管总局

银保监会

12-05


本文链接:http://rongtenggift.com/Article/20210324/35180.html 点击复制链接